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腾讯控股:贵不贵?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17-5-19 19:43|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416| 评论: 0|原作者: 军顺之光|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商业日课 来自雪球 修改于今天 14:15 腾讯控股:贵不贵?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商业故事,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完美的人生一样,它充满了青春的残酷气息,像一个朝 ...
商业日课 来自雪球 修改于今天 14:15   腾讯控股:贵不贵?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商业故事,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完美的人生一样,它充满了青春的残酷气息,像一个朝着自己的目标呼啸狂奔的少年,外表桀骜不驯,内心却有着无所不在的恐惧——今年的腾讯,它才19岁。


腾讯控股,是中国第一家总市值突破3000亿美金的公司,全球排名前十。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靓丽,营收50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5%,增幅远超市场预期,令各大投行纷纷上调“买入”评级,目标价位直逼300+。


每次腾讯的业绩发布总能引起一波资本市场的刷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似乎腾讯的业绩不超预期就不是腾讯了。但是,随着腾讯体量越来越大,投资者们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腾讯还能在如此大的体量下保持高增长吗?


中国迄今仍然是一个非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几乎掌控着无限的资源,庞大的国有资本垄断着最赚钱的业务。互联网是罕见的阳光产业,国有资本迄今没有找到对其有效的控制和获取垄断利益的路径。互联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进步和社会空间的变化。带上一部手机,无需现金,你也能很畅快的走遍这个国家。


十年前的腾讯,年营收38亿,净利润16亿,十年以来,对腾讯的争议也还在继续当中,热度不减。它变得越来越值得期待,也越来越令人畏惧。正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终生被“开放与封闭”“抄袭与创新”的终极问题所缠绕一样,马化腾也仍然陷入这样的被质疑中。十年后的腾讯,年营收1500亿,股价涨幅400倍。现今的腾讯,相较于十年前的稚嫩,它提供了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中国互联网没有经过早起的非商业阶段,一开始它就是一个资本的舞台,所以互联网本身的民主性、非中心性,在中国从来没有被广泛关注过。那是一个互联网PC端的时代,也就是电脑端时代。在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兴起,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诺基亚也没有破产,电脑是我们通向互联网的主要入口,在当时,无论我们是要看新闻,还是要找资料,或者是玩游戏,又或者是办公,从速度和流畅度上来说,电脑端的体验是远远大于当时的手机端体验的,而如今,整体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们不在依赖电脑,拥有一个智能手机我们也能在线看视频、聊天、找资料、办公等等。


从QQ对ICQ的克隆,到微信对KiK的跟进,腾讯历史上的战略性产品都找到了仿效者的影子。而耐人寻味的是,被效仿者很快销声匿迹,而腾讯据此获得成功。在很长的时期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既不接受媒体的深度采访,也婉拒学术界的调研。马化腾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太出席公开活动,他像一个极度低调的“国王”。


为什么是腾讯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腾讯最幸运的是,它身处在一个“大行业”和“大时代”。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 ·泰德罗在描述铁路和电报的商业意义时说:“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经济显然是一个与铁路和电报同等重要的商业发明,它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的20年后,也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班列车。我们可以说,中国是在互联网运动中受益最大的国家。


早期的腾讯通过QQ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积累,以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资源的获利兑现。它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从而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还先后发明了断电传输、群聊、截图等新颖的功能。腾讯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用户体验”的概念,它富有创新地退出了“会员服务”、Q币等服务型创新,从而使得QQ由一款没有温度的即时通信工具逐渐转型为一个“类熟人”的网络社交平台。在这个意义上,腾讯是全球最早的社区网络试水者之一。


个人计算机时代(2000年到2010年)


从1998年年底创办到2004年6月上市,腾讯在这段创业时期里完成了产品模型仿制、应用创新到盈利模式探索的全过程。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缩影。在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和用户价值挖掘上蹚出了一条与美国同行不同的路径。


2004年上市到2007年前后,资本市场一直用非常冷淡的目光看待上市之后的腾讯。当时的腾讯的股价平均每股20元港币,70%的营业收入是依靠着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梦网”业务。


在遭遇冷落的2005年,马化腾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同时在组织和人才结构上进行重大的调整。30多个混乱的部门被重新组合,腾讯的管理体系是很扁平的,以前是三级,从员工到部门经理然后就高管层。最后清晰低呈现出5个业务模块:无线增值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企业发展业务和网络媒体业务。


即时通信,腾讯的老本业务,在这个主战场上,腾讯并不积极主张“互联互通”。腾讯击退了网易、新浪以及雅虎等门户型公司对QQ的围剿,尤其是微软MSN,化解了MSN的强势攻击。展现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本土市场上的超强的作战能力。


在个人计算机的时代,QQ就像是我们的微信,而QQ空间就是我们的朋友圈,一开始QQ空间被当做MySpace的中国版本,后来又被看成Facebook的追随者。其实,QQ空间有着完全不同两者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它进一步放大了虚拟道具的吸进能力,并以包月模式创造性地激发出中国网民的消费热情。


另一方面,腾讯决心成为网络游戏的第一霸主。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众,也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当年闲棋牌门类游戏的王者,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而在大型网络领域,网易以及盛大犹如两个门神搬把持着进入的大门。然而,仅仅一年半,腾讯便让自己的棋牌游戏玩家人数超过了联众。而到2009年,腾讯的网游收入超越盛大。让人吃惊的是,腾讯在门户上的成绩。面对传统的三大新闻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腾讯QQ迷你首页对流量的巨幅拉动更是让所有对手无可奈何。在电子商务以及搜索领域,腾讯先是推出了拍拍网和在线支付系统——财付通,继而推出搜搜。在这两个战场上,他遭遇了马云和李彦宏的强劲抵抗,这也为日后的“新三巨头”格局买下伏笔。


2010年,腾讯拥有了4个亿级入口——QQ、QQ空间、QQ游戏和腾讯网。在短短几年里,它在多个领域同时崛起,腾讯变成了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大怪物”。


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2016年)


“成长总是脆弱的”,彼得·德鲁的告诫将很快应验在腾讯的身上,它在2010年之后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和攻击,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定义模糊的必然结果。


曾经的腾讯有三条罪,“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


也是同年,在大洋的彼岸,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发布最新一代苹果手机“iPhone4”,开启了手机智能化时代,这是互联网新的载体,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手中,打破了网上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我国互联网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彼时,移动互联网的帷幕正在悄悄的拉开,腾讯在个人电脑的时代里,拿到了进入下一轮革命的站台票。


回望当时的战局,在中国市场上,领先于腾讯的个有两家公司。第一个当然是电信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它也许是最早,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开放平台的移动服务供应商,当时很多观察家认为,“由于运营商拥有的垄断地位,将来运营商将会控制移动即时通信市场”。


中国移动曾有一个非常显赫的产品——“移动梦网”,不过在非智能手机时代,它只是一个计费渠道,没有真正控制人与应用的交流,而且在2G环境下,互动只能体现为短信的通知,当只能手机爆发的时候,短信模式立即看落后,更糟糕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移动自以为格局已成,开始有计划地驱逐第三方。有媒体刻薄地评论:“一个地主圈了一块特别肥沃的地,一开始招募了一群佃农,自带耕牛和农具来开发,土地被耕耘出来了,地主不乐意再跟别人分享果实了,就想办法把佃农们通通赶走,自己添置了大量的耕牛和农具,自得其利。后来发生的变化是,突然出现了拖拉机。那些被赶走的佃农们用新的机器和工具开出了更多的地,结出了更多的果实。”


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第三次“圈地运动”。腾讯在上一轮“圈地运动”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在2010年腾讯中期财务报利润比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和搜狐4家的总和还要多。很快,所有竞争者都转入新的移动互联网战场。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在一开始的时候,新浪微博一骑绝尘,此时,腾讯与奇虎360的那场著名的战争刚刚尘埃落定,而腾讯微博上线比新浪微博迟了整整8个月,这对于一个战略性产品来说,几乎是难以追赶的时间距离。尽管在2011年2月,腾讯就匆匆宣称腾讯微博的用户数达到1亿,甚至刘翔等体育明星的粉丝数超过了1000万,但每个人都明白,这是QQ导流和僵尸粉的成就。


在白热化的微博一站中,腾讯对新浪的取胜概率十分渺茫,“能够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博”,如果没有新的战略级产品诞生,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无疑是黯淡的。


实现跨越的组织在看待技术以及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时,有着与平庸公司截然不同的观点。



2010年,张小龙在自己的腾讯微博上打下了一行“心情”: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d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


kik是一款刚刚上线一个月、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它可在本地通讯录上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从功能上看,kiki是一款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从功能上看,kik是一款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使通信软件——它不能发送照片,不能发送附件。在一个深夜,他给马化腾发送了一封邮件,建议由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戏剧性的是,与张小龙同时注意到了kik的,是中国互联网界另一个传奇人物——雷军。


2010年12月10日,反应迅速的小米仅仅用了1个月的开发时间,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i的产品——米聊。雷军曾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张小龙的kik比雷军迟了1个月,花了70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代研发,在2011年1月21日产品推出,定名为“微信”。


雷军的米聊和张小龙的微信都在不断的迭代新版本,在与微信赛跑中,雷军团队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然而一些基础性能力的薄弱还是在大型社交战役中暴露了出来。因用户数激增,米聊的服务器一天宕机5次。到了2011年7月,微信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在此之前的半年里,微信的用户数未曾突破100万——然后,7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而这是在没用动用任何QQ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


在互联网史上,微信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上线433天,突破1亿!QQ同时在线数突破1亿,用了将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整整4年。


“朋友圈”的出现,对微信来说是一个醒目的转折性路标,它意味着这款通信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平滑升级,由此,一个建立于手机上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经过一年多的数次迭代,微信提供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通信服务,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朋友圈上线的4个月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级产品诞生了: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微信的公众号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它以去平台化的方式,让媒体人和商家获得了在社交环境下的垂直深入。近4年时间里,开通的公众号数量累计超过2000万,上百万企业开通自己的订阅号或服务号,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公众号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内容,而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开始了陌生而新奇的自媒体之旅。“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传统媒体的传播壁垒被革命性地击穿,基于专业能力的“魅力人格体”开始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而这一趋势呈现为不可逆转的态势。在后来的几年里,报纸、杂志等媒体出现雪崩式的倒塌,一个全新的舆论生态在微信平台上赫然出现。它的成功让腾讯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雄心:微信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桌面系统,从而建构一个内生闭环式的社交及商业生态链。


到了2014年的春节,一个意外的成功让微信以极其戏剧化的方式,解决了支付的难题——微信红包的诞生。这个没有任何成本的创意让腾讯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在线支付服务商,微信通往电商的最后一块壁垒在民众的狂欢中被击碎。


“我们进去了,但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坐下来的资格。”


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的3年,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大戏台而言,是属于微信的“独舞者时代”:它从无到有,平地而起,以令人咋舌的狂飙姿态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工具明星。毫不夸张地说,微信创造了另外一个腾讯,至少从用户数和市值两个方便,都支持这一观点。截止到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和WeChat合并的用户数接近10个亿,覆盖了九层的智能手机,俨然成为最大也是最活跃的移动社交平台。此外,WeChat为名的海外版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软件。


十多年来,QQ的主力消费人群为大中学生及城市低龄、低收入阶层,其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网络游戏,而微信的用户为社会主流人群,包括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从高级白领、企业家、知识分子到公务员,它让腾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器型超级企业。


完全为手机而生的微信,替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下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入口。在今天中国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里,只有腾讯公司拿到了这张移动互联网的“站台票”


张小龙团队的意外出现,腾讯非常幸运地实现了绝地逆转。此时的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了3000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马化腾和马云——腾讯与阿里巴巴


在2013年和2014年,阿里系与腾讯系互相封杀各自结盟,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对攻战。2013年4月,为了战略上抵抗微信,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18%的股份。一年后的4月,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宣布以12.2亿美元战略投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阿里持股16.5%。从而,阿里分别拥有了社交和视频的两个重量级入口。


2013年11月20日,手机淘宝以“出于安全考虑”为理由关闭了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从而遏制了微信的渗透。最终于2014年11月,阿里入股的新浪微博禁止微信公众号的任何推广行为。相对于阿里的出击,腾讯在攻防上的行动同样十分激烈。也是在2013年,微信同样以安全为理由相继封杀了新浪微博和“来往”的跳转链接,并将支付宝从应用商店中下架。


从此,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通性生态被彻底抛弃。对于腾讯而言,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它一改过往的谨慎作风,抓住了微信不可替代的入口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展开了凌厉的并购行动。


2013年9月18日,腾讯以4.48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2014年2月,腾讯以4亿美元获得大众点评网20%的股份,仅仅过了一个月,3月11日,腾讯再次发布重大投资信息,以2.14亿美元现金以及其他资产对价收购京东15%的股份,并将旗下电商资产QQ网购和拍拍实物电商部门以及配送团队整合并入京东体系。6月27日,腾讯宣布以7.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58同城19.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腾讯对以上战略投资的公司都开放了微信的入口,从这个意义上,腾讯其实是在资本市场实现了微信价值的一次套现,以京东为例,在接受腾讯投资的两个月后,公司便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约为260亿美元。粗略计算,腾讯此次投资的账面浮盈变达37亿美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8倍。


腾讯以阿里之间展开的并购大战,也是当代企业史上投入最大的典范案例,经过这一轮的封杀与合纵连横,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从群雄并立的春秋时代进入了寡头统治的战国时代,甚至可以说,进入了以腾讯和阿里为盟主的统治时代。


马化腾:“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4-30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