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转载]银行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2017-6-11 07:05|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202| 评论: 0|原作者: 军顺之光|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原文地址:银行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作者:否极泰董宝珍 本文发表于《证券市场红周刊》的价值投资专栏 证券市场编者按:被各种负面信息裹挟的银行股,已经不知不觉走出分化行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一年来的涨幅 ...
原文地址:银行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作者:否极泰董宝珍

本文发表于《证券市场红周刊》的价值投资专栏


证券市场编者按:被各种负面信息裹挟的银行股,已经不知不觉走出分化行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一年来的涨幅接近40%,招商银行的活跃度也远超预期。而本文作者董宝珍通过上市银行的公开信息研究认为,在经历几年的数据衰退后,银行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在2015年都已经见底,之后就再也没有恶化,目前各项指标在稳定基础上已经开始渐渐地向上。中国市值最大的十家银行的盈利要么复苏,要么稳定,企业的长期抗风险能力要么稳定,要么上升。一些专业人士和机构看空银行的“危机论”也并未出现,银行股被错误低估了。


在2017年一季报发布后,我和助手对总市值排名前十位的银行进行了数据分析。这十家银行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


我对它们的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减值损失增长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分析,分析的结论是:2017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已经开始复苏,中国银行业最困难的局面已经过去,未来不会再有比目前所披露出来的情况更恶劣更严峻的局面发生。新的微弱的复苏已经展现。银行是百业之母,正如笔者在5月13日发表的《春江水暖鸭不知中国宏观经济已自然复苏》一文通过宏观数据分析得出宏观经济明显企稳复苏,而这又为银行的进一步企稳复苏提供了客观背景条件。


以下是我对银行业截止于2017年一季度经营数据的逐项分析。先看净利润增长率的数据:



在净利润增长率的数据中,四大国有银行和招行有一致的变化特点,从13年开始净利润增长率开始下滑,到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衰退到接近零增长,但是此后的一年多,净利润增长率均没有再进一步衰退,而是在零增长附近延续横盘到2016年中期。2016年下半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加招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开始明显的微弱回升。下表是他们净利润增长率的具体数据:



从这五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变化曲线和表格中揭示了一个事实,他们净利润增速从衰退到增长已经出现了一个拐点,经济活动中的拐点一般要包含一个横盘筑底,以及脱离横盘区的转折。在五大银行中的净利润增长数据中,清晰地看到了拐点所需要的这两大要素。


下图是五家市值规模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小一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变化过程:



从13年开始净利润增长率开始下滑,到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衰退到接近零增长,但2015年接近零增长之后,就进入了不再衰退不再恶化的横盘区域。到2017年一季度,五家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没进一步恶化,也没有进一步到复苏,还在横盘区。五家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不如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


下表是详细数据:



除了浦发银行之外,10家市值最大的银行所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都高于2015年,换句话说除了浦发银行,10家市值最大的银行净利润增长率最低出现在2015年,此后净利润增长或者复苏或者维持不变!


银行的利润是银行经营状态的最直观表现之一,但银行净利润不能揭示银行的资产质量,现在我们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增长率和拨备覆盖率的比较来考察银行的资产质量。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呢?资产减值损失在财务报表的利润表中被作为成本,这个指标是吞噬当期利润的,资产减值损失增长率越高,利润被吞噬的越多,净利润越少。但资产减值损失增长率增加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两种影响,一种影响是银行当期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资产增加,因此必须增加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弥补增加的坏账。另一种情况是当期银行的不良资产没有增加,银行业增加当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导致拨备覆盖率提升。在不良资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目的是提升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越高银行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越强,所以很多银行在经营年景好的时候,会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种计提并不是因为眼下有大规模坏账增加,而是为了提高拨备覆盖率,以便应对将来的风险。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当期利润是增加的,但拨备覆盖率下降,此时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际是降低的。有很多银行为了保证当期利润增长,降低拨备覆盖率,从而使得当期报表很好看,但是长期抗风险能力下降了。因此我们要把资产减值损失与拨备覆盖率联合考察。




不仅四大国有银行加招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升,进一步考察其他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发现拨备覆盖率都开始上升,覆盖率上升就意味着银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了。这意味着资产减值的增加,其实并不是因为不良资产增加所导致,而是为了提高拨备覆盖率,是为了将来抗风险能力提升而做的预提。四大国有银行正在通过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强企业的长期抗风险能力。四大国有银行过去几个季度一方面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以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加长期抗风险能力。很显然,这样的一组图表数据串联起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四大银行的经营已经进入新阶段,本轮宏观经济转型导致的经营波动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走向了复苏。


下图是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数据:



民生银行以外,所有的股份制银行资产减值损失都是明显的掉头向下。在这种资产减值损失掉头向下的同时,我们看五家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图标上面表现出了不明显的稳定性和横盘。这就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的减少主要来自于不良资产减少。是由于不良资产规模减少,所以不需要银行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银行减少了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五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产减值损失减少拨备覆盖率没有变,企业客户长期风险的能力没有变。


我们把资产减值损失和拨备覆盖率结合起来看到,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么是企业的不良贷款规模减少,银行加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增强拨备覆盖率,增强抗长期风险的能力,要么是不良贷款规模在减少,导致企业不需要计提那么多的资产减值损失。


下表是中国银监会所提供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行业整体数据:



中国商业银行数据


在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数据中,净利润从2013年开始就持续的下跌,最低出现在2016年三季度,当时只有2.82%,之后就开始了向上复苏,到2017年一季度达到了4.26%。也就是说,银监会所提供的中国银行业整体净利润数据中,出现了全行业利润增速见底并开始回升的态势。在看拨备覆盖率数据中同样13年开始从300%附近一路下跌到2016年的三季度只有175%,此后就开始了缓慢的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小幅上升到178%。不良贷款率是越低越好,2013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然而从此就开始了上升,到2016年三季度最高升到1.76%,也就是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增长了76%。2016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就再也没有上升,开始微弱下降。在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数据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清晰的事实,净利润增速开始见底回升,拨备覆盖率开始见底回升,不良贷款率见顶下降。三大数据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国银行业的最困难时刻已经过去了,新的微弱的复苏已经逐渐的展现。


在经历几年的数据衰退后,银行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在2015年都已经见底,之后就再也没有恶化,目前各项指标在稳定基础上已经开始渐渐的向上。中国市值最大的十家银行的盈利要么复苏,要么稳定,企业的长期抗风险能力要么稳定,要么上升。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化反应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已经开始见顶回落,有的银行为了企业的长期抗风险能力,在不良资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强企业长期抗风险能力,这说明银行已经有能力考虑长期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银行当期的利润已经没有严峻的挑战了。


中国银行业的复苏固然微弱,但这微弱的复苏意义重大,证明了中国银行业最坏的状况已经表现出来,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我在前文《 春江水暖鸭不知》依据客观数据得出宏观经济明显企稳复苏,也为银行的进一步企稳复苏提供了客观背景条件。在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复苏的背景下,银行业不会出现更困难的局面,银行业的复苏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重要表现。


银行各项经营数据上表现出来的波动和变化,只是对经济模式变化的适应。


当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转向了以调结构为主的微刺激和不刺激后,中国银行业需要用新的经营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过去大规模向基建领域投放大规模贷款的模式需要转型。我们所看到的银行业经济数据波动都是银行业适应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的表现。假如大规模基建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不退出,银行经营数据波动的局面就会出现。银行业适应经济政策调整,以及经济政策调整后的经济环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过去大规模向基建放贷所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对这些不良贷款计提足够多的减值损失,这就导致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大规模提升,08年后大规模放贷在推动银行利润上升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不良贷款规模上升,某种程度上是很正常的。数据统计已经显示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大规模不良资产增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中国不良资产的增长已经开始下降。第二、由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环境已经变化,使得银行业必须进行转型,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以便于新的经济环境适应。过去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一笔合同就贷出几十亿,一年的利润就几千万。现在这些项目少了,于是银行业必须转向私人零售转向中小企业。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财务数据上表现为收入增长速度放慢,直到新的经营模式完全建构起来,银行重新走上新的增长。在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被环境逼迫提升自己经营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在增长速度放缓的过程是夯实内部的过程,是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过程。


我们过去看到中国白酒企业在经历衰退后重新走向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白酒股股价腰斩低迷一段时间后,最近一年来中国白酒企业的经营业绩开始回升,股价翻倍之后再翻倍。白酒企业和白酒股的表现,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大规模基建投资向着高效率方向转型等表现。在宏观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每个行业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消除旧的发展模式形成的累积问题;第二、寻找并建立起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在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创业就会重回增长。我们可以看到白酒产业、银行业经营数据变化和股价变化背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适应。无论白酒和银行遇到的都不是什么要命的问题,都不是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市场经济条件下每隔6、7年就要发生一次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在不断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和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长期维持单一模式是不可能。定期进行经济模式转型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没有任何不正常,经济转型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自我发展,自我优化的规定动作,不能说在经历一次转型后,这个经济体就要彻底崩溃,长期停滞,经济体内的行业就要彻底全面的崩溃,这都是错误的。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作为经济旁观者投资人,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过程中引发的,正常的各行各业经营波动。他们形成的判断却是转型将把行业彻底搞死,行业会从此一蹶不振,走向长期的衰退。于是乎他们疯狂的抛出股票,导致股票价格崩溃,估值创出历史新低,最典型代表的就是白酒。在白酒产业出现的问题是大规模投资退出加上中国反腐败,白酒产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不能维系,需要白酒企业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消费主体,这是白酒行业调整的全部本质,是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变化引发的行业自我优化,完成自我优化后建立新的经营模式后,白酒行业已经开始重新增长。我对白酒和银行业研究发现二者可类比性、相似性非常高。在白酒产业三公消费时代经销商都是卖给某些大型机关的,这些机关一次购买几十箱,经销商不需要面向市场营销,躺着就可以挣钱。这种情况和银行业在过去一笔合同就完成几十亿的贷款规模完全一样,过去不特别需要搞零售。无论是白酒企业向三公消费卖酒,还是银行向大规模基建放货都是不能持久,迟早需要转型,转型过程中白酒企业和银行就会出现经营数据衰退,当转型完成后企业将重新增长。转型过程中收入减少,利润减少只是转型的过渡阶段,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完成转型以后,新的成长就又重新建立了。但是在中国白酒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惊呼高端白酒完蛋了,茅台再也找不到消费者了,茅台、五粮液将长期走向衰退,现在看这是严重的错误。今天在银行正常的转型过程中,全世界的投资者作为旁观者都在惊呼,中国银行业也包含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将会引发罕见的灾难,把中国银行业的前途看得极其黯淡。于是,中国银行业的股指创出历史性低点,并且长期被压低,这些状况都是作为旁观者的股市投资人把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企业经营转型,视为永远跨不过去的坎儿,这是错误的!这是投资人的错判,是不正常的情绪和不正确认知导致的,并不是什么基本面导致的,基本面上兴衰交替旧模式被新模式代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没有一个产业不经历兴衰交替和转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说哪一个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全面崩溃,从此消失,尤其白酒和银行更不会。


投资大师芒格说:“任何认为投资简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你(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看到的只是假象。”索罗斯说过一句和芒格意思完全相同的话:“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巴菲特说的更直接:“如果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我只能去乞讨!”所有的教科书都告诉你市场是聪明的、是有效的、是正确的!但所有投资大师都不承认市场永远正确,强调市场总是犯错误!


大概在2010年开始,中国银行业有一个著名的担忧,这个担忧来自于国际投资机构的研究,他们认为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大量的负债投放到没有回报的产业,因此将会形成巨额坏账,地方政府将无法还账,最后拖死银行。奇怪的是,目前这个担忧自然的没有了,互联网再也发现不了新的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坏账拖死银行的研究和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我查阅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历年年报,发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并没有单列在上市银行的年报中。于是我给两家银行的证券部打去电话询问具体数据,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告诉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银行贷款的不良贷款率2015是0.22%,在历史上,自从有了这项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不良贷款率是0.7%,从来没有超过1%。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告诉我,虽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银行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并不单列于年报中,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银行贷款主要分布于:交运仓储和邮政、电力、热力、燃气、水,租赁及商业服务业、水利坏境公共设施这四项分类中,投资者可以自己统计年报中以上四项的不良贷款率,估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率。于是我将建设银行2015年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数据找到,如下表:


建设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历年不良贷款率



年份 交运、仓储和邮政不良贷款率 电力、热力、燃气水、不良贷款率 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不良贷款率 水利坏境公共设施不良贷款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的最高不良贷款率


表中发现的结果是,从10年到15年没有一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超过1%。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其他银行的报表,同样发现,从10年开始所有上市银行的年报披露的行业不良贷款中,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从始到终都是各行各业中最低。炮制这些观点的人最后也发现,他们提出这些观点是没有专业严谨精神的表现,他们不想起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各级政府就持有三分之二,对应30万亿的财富。除了股票市值以外,中国各级政府还控制着同样体量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和财富。那些炮制地方政府将无法还账,最后拖死银行观点的人,就像一个村干部,拿着高音喇叭在村口大喊:“老乡们!出事了!有一个有100万亿的资产人,他还不起不到十万的负债,银行因此会出麻烦,赶快把你们的存款取走。”2012年10月25日,标准普尔拿起了它手中大喇叭对群众喊话,其在北京发布“中国信用观察”系列报告指出:“如果地方政府不提供任何支持,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的30%在未来3年将成为不良贷款。”大众被不断响起的高音喇叭传来的声音吓得魂不附体,没有分析思考能力的社会大众瞬间被这奇谈怪论击倒了!国际金融机构、海外专家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观点和分析只不过是制造了假象!这是中国银行业长期低估值的原因之一!


市场一致的预期认为中国银行业会有50%的业绩衰退不可能发生,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的复苏,这种认知会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是错误的,银行股的错误低估不能持续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4-29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