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买一手腾讯究竟有多难?

2017-7-27 08:41|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368| 评论: 0|原作者: æ¢�军儒|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本文转自格隆汇)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先做一个投票。 就在昨日,腾讯控股再创新高,站上300港元大关,最终收302.2港元,上涨1.75%,总市值已高达2.86万亿港元,距离3万亿港元市值已不远。 腾讯在2004年6月16日在港 ...
(本文转自格隆汇)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先做一个投票。 就在昨日,腾讯控股再创新高,站上300港元大关,最终收302.2港元,上涨1.75%,总市值已高达2.86万亿港元,距离3万亿港元市值已不远。 腾讯在2004年6月16日在港IPO,当时的招股价也只是按照2004年利润的11-14倍PE去招股,这个估值和今日腾讯动辄40倍的估值完全天壤之别。腾讯最后招股价定在3.7港币,开市首日曾一度上涨至4.6元,上涨24%,但午后就遭到大规模的抛压,之后一段时间便一路下跌,最低见3.4元,一个月就跌破了发行价(见下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腾讯上市第一年的股价走势图) 如果按照腾讯的发行件来计算,持有腾讯到今天(13年),你的总收益大概是450倍左右,年化收益是60%左右。 也就是说,在13年前,你拿二十万来买腾讯,13年后,你就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了! ▌一、二级市场里能赚的钱只有两种 在二级市场里,能赚的钱,有且只有两种: 1.企业成长带来的钱 2.通过博弈从交易对手身上赚的钱(从竞争对说身上财富转移来的钱) 所谓成长的钱,指的是在估值水平没有发生剧烈变化时,由于企业业绩成长而导致的股价上涨。 也就是说,假设腾讯的增速没有变化,估值水平也没有变化(40倍),腾讯今年业绩增长40%,那么他今年对应的股价也应该会上涨40%。从长期来看,只要业绩是真实的,股价的回报率和净利润的增速之间的相关性是极其高的。 正如查理芒格所言:“从长期来看,股票的年化回报率和其净利润率的增速大致一致,并且很难超过后者的增速”。 所谓博弈的钱,主要指的是财富转移来的钱,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博傻赚来的钱 2.市场犯错赚来的钱 市场犯错赚来的钱主要指的是市场对一个资产定价过低导致的赚钱机会。定价过低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 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导致资产价格大面积降低。 2009年就是典型的恐慌时刻,而实际上那就是买股票最好时间。这种又叫做赚市场情绪的钱,对情绪稳定的人而言,赚这种钱的难度很低。但是很不幸的是,99%的人情绪都不稳定,都无法承受波动。 b. 市场对公司理解有偏差。 这种偏差可以是成长性预估过低,也可以是先天的偏见(比如深入人心的航空股有问题,汽车股不好)等等因素。对腾讯而言,当年上市时,市场给他的PE只有11倍,这个估值可定是过低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很多人没有想到腾讯的增长性会有这么高。 所谓的什么长城汽车中外之战,本质上也就是中资和外资对长城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分歧。 这种赚钱的关键,只有一句话:你的理解必须是对的。这也是美国很多价值投资者常用的套路。 c. 市场忽略的股票。 大多数投行可以覆盖的股票都是有限的,因此很多没有分析师覆盖的中小市值股票,就可能会存在由于市场忽略而导致的低估。 那么还剩下最后一块可以赚的钱:博傻的钱。 所谓博傻的钱,实际上指的就是在你买入股票时你相信的是还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你手里的股票,只要你不是最后一个傻子,那么你就可以赚走别人的钱。 因此,博弈来的钱,本质上做的是财富转移,不论你是用技术分析来博弈,还是用情绪来博弈,做的都是财富转移的事情,本质上你都是把卖给你股票的人的财富部分转移到了你手里。 举个例子:如果有个资产价值100块钱,现在有买家因为急用钱或者“恐慌情绪”,把资产以70卖给你了,你以70买走这个资产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做财富转移,卖给你资产的那个人因为恐慌,把30块钱白白送给了你。 再比如,有一个资产,价值100元,你以100元的价格买入(买入时可能是根据各种技术分析的指标等等),之后以1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卖家,随后资产价格掉到了100元。在这个过程中,你赚到的50元,本质上也是财富转移来的,赚的是最后一个傻子的钱。 那么过去13年,这450倍的投资回报里,投资者到底赚了什么钱? ▌二、在腾讯身上,你到底赚的是什么样的钱? 我们来看仔细看两组数据。 1. 腾讯在2004年上市时,发行价是3.7,对应的PE是11-14倍左右,当年净利润大概是4.4亿人民币。 2. 腾讯在2016年净利润是414亿人民币,2017年净利润预计超过550亿人民币,同时如今腾讯的估值是40-50倍PE。 也就是说,从2004年到2017年为止,腾讯的净利润从4.4亿人民币上涨到了如今的550亿人民币,上涨幅度是125倍左右。 同期,因为腾讯业绩增速持续保持40%左右,所以其估值也就从2004年的11-14倍,变成了今天的40倍。 因此,腾讯今天的估值水平比2004年时提高了2.9-3.6倍(上市初市场给了11-14倍PE,现在市场给了40倍PE),这里姑且取个平均数3.3倍吧。 这种估值变化,本质上是因为2004年市场对腾讯的理解有偏差,因此给了过低的估值倍数。 而如果你用估值变化的倍数3.3倍乘以腾讯业绩上涨的倍数,你会得到412.5倍这个数字。 这几乎和腾讯股价上涨的幅度完全吻合。 在过去13年腾讯的股价上涨450倍,其净利润上涨125倍,估值水平从11-14倍上涨到了40倍。 而估值水平的上升和净利润上升之和,就大致等于450倍。 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天天看人刷什么持有腾讯xx年xx倍回报。但是没有一个人去研究如果真有一个人持有这么久,这个人到底在二级市场中赚的什么钱。 如果有人在2004年腾讯上市那一天买入这只股票,并持有到今天。 这个人没有赚市场情绪的钱,这期间有美国金融,有欧债危机,有日本海啸,市场恐慌了无数次,其中腾讯股价在过去13年也多次回调,其中至少有三次回调超过30%。 他也没有赚博傻的钱,频繁买卖腾讯这样的股票,最终你就真的成了“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 这个投资者赚的钱全部来自于两部分: 1.业绩增长带动的股价上涨(净利润上涨115倍) 2.市场错误理解导致2004年估值偏低的钱(估值水平从11-14倍,变成了今天的40倍) 这里要强调一下这种错误理解和成长加在一起之后形成的合力有多可怕。 如果腾讯在上市时,估值不是11-14倍(对应股价3.7港币)而40倍(对应股价是13块钱左右),那么从2004年到今天,那你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成长的钱。 因此,总收益也就是115倍(从13块涨到1500块)。 正是因为市场早起对腾讯理解的偏差,导致了13年后,我们看到的总收益变成了450倍。 因此,腾讯过去的450倍投资收益,是没有水分的,是彻头彻尾的业绩和估值提升导致的。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说2004年买入腾讯可能承担风险太大,那么在2010年时,中国互联网格局已经完全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下买入腾讯总不算风险大吧? 从2010年开始至今,腾讯的股价大概上涨了10倍,这10倍同样也完全是业绩驱动的,没有任何水分。 先别说什么持有腾讯13年!一个业绩这么好,年年增速在40%,有几个投资者买过这家公司?! 我有一个在上海某家海外券商工作的朋友,他告诉我,在他们公司开户的投资者都是做海外投资的,主要是港股。这些投资者中,只有不到5%的账户买过腾讯。 既然知道腾讯是家好企业,为什么买腾讯还这么难?! ▌三、是什么心魔让你赚不了成长的钱? 对大多数人而言,博傻、情绪和理解偏差的钱,几乎都赚不了,即使有人短期内博傻赢了,但是只要这个行为的数学期望是负的,你赚的都是过手钱而已,早晚还给市场。 对普通人而言,唯一靠谱的赚钱方式就是赚成长的钱,而且是那种自己可以接触到的企业成长带来的钱。 正是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天天用百度,天天用微信,因此,这就给大家理解腾讯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连买腾讯的人都那么少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5-3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