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银信监管

2017-12-23 08:34|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289| 评论: 0|原作者: 风中散发的博客|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银信监管55号文出台,市场解读跟资管监管一样,还是草木皆兵 。 总的来说,我还没看到机构分析师铺天盖地的解毒,说明大家已经麻木了,估计深度挖掘利空的动力也不足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文,关键在“违规” 。如 ...
  银信监管55号文出台,市场解读跟资管监管一样,还是草木皆兵 。   总的来说,我还没看到机构分析师铺天盖地的解毒,说明大家已经麻木了,估计深度挖掘利空的动力也不足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文,关键在“违规” 。如果,散户理解很激进也就罢了,机构投资者应该会很明显看出此文的关键在于针对表内资产的监管强化,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强化,并非严格禁止投放。   这个文的严格执行,可能会对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影响较大,对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影响应该都有限。房地产行业的整体风险,并非是资金面一方决定,也就是说供给侧仅从资金面下手,未必能够收住市场。问题的关键,还是在需求。如果,市场需求存在,资金价格再高,都是有消费者埋单的。我看这道文的主要目的,除了强化银行监管之外,恐怕还是要针对房地产融资打压,压缩地产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地方债,是相对比较低风险的信贷投放领域,这个观点过去几年被反复质疑,又被反复证明。不管监管层如何打压资金,资金的拆借方风险才是决定信贷投放的关键。地方债、房地产,这两个领域的信贷风险是否巨大,才是衡量最终结果的根本。过度炒作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最终结果还是会被打脸。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是不是会大幅下滑呢?显而易见,可能性不大。那么,10万亿总规模的销售,背后对应的各类融资,怎么可能大幅下滑呢?卖地收入,又怎么可能枯竭呢?地方债整体风险自然也就有限了。换个角度,宏观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增长,怎么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大幅下滑?自然也就很难导致地方债崩溃了。   2017年,对银行股来说,正经八百的大利空,其实就是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飙升,且持续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会带来至少超过半年的同业资产定价损失问题。如果,信贷投放方盈利足够支撑付息,自然也会受到银行信贷重定价,水涨船高,导致净息差回升。净息差回升、风险控制见底,这两条是真正作用银行业绩的根本。按照目前的银行股普遍估值,完全没必要考虑资产增长问题,最好不要盲目增长。净息差见底、风控见底,资产是不是增速放缓,根本就不是关键。监管层反复打压,就是让银行业清洗资产负债表,吐出风险巨大的资产,以降低系统风险。   其实,银行业的核心关键点就是风控和资金拆借。监管层严肃市场规则,强化监管,本质上不会影响风控,更不会长期干扰市场资金价格,只会降低系统风险,实际是有利长期投资的。   回到兴业银行,如此密集的监管政策对同业业务的影响到底如何呢?   举个例子,A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农商行手里有不少闲置资金,但是,有效的合规贷款户不足。B城市经济发展强劲,市场资金价格偏高,有通过同业市场配置资产的需求。兴业,在A、B城市之间配置资产的能力,就成为一种获利手段。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操作,存在相对竞争力问题。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看,这种机构间资金融通需求本质上不会消失的。但是,监管层强力打压另外很多其他非实体经济融资模式,这对同业资产配置肯定是存在影响。例如,A机构炒股票操盘中小创,通过银行、信托融资辗转进入股票市场,这类资产肯定是要被大规模砍掉。密集的政策监管,只会消灭各种衍生的同业金融泡沫,不可能打掉地区、机构间实体经济融资融通。同业息差,其实是资金供需关系导致的,这个道理就像是贸易。A、B两地自然禀赋有差异,导致生产资料、产品通过平台转移,怎么可能不给平台两个买路钱呢?但近期的同业资产遭受打压,本质上还是监管力度增强带来的短期资产定价失衡问题。时间一长,市场就必须要为此埋单的。   股票涨跌,也很难从监管文件出台解释。11月22日出台下发的文件,恰逢市场高歌猛进,掉头向下很难说是不是机构在回应这个文件的利空。文件公开,市场调整也接近结束,利空出尽,等下次出台监管文件再砸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4-29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