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转载:大降价之后,如何看待医药股?海通医药余文心团队

2018-12-7 22:27|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922| 评论: 0|原作者: 但斌|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大降价之后,如何看待医药股?海通医药余文心团队 【海通医药余文心团队】大降价之后,如何看待医药股? 余文心 13924668066/郑琴/孙建/贺文斌/吴佳栓/范国钦/梁广楷 今日的4+7集采导致医药板块大跌,大多数品种降 ...
大降价之后,如何看待医药股?海通医药余文心团队 【海通医药余文心团队】大降价之后,如何看待医药股? 余文心 13924668066/郑琴/孙建/贺文斌/吴佳栓/范国钦/梁广楷   今日的4+7集采导致医药板块大跌,大多数品种降价幅度在60-90%,比如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集采前最低中标价3.06元,本次预中选价格0.78元,降价75%;成都倍特的替诺福韦集采前最低中标价13.96元、本次预中选价格0.59元,降价96%;信立泰的氯吡格雷集采前最低中标价为7.61元,本次预中选价格3.18元,降价58%...   降价细节不再赘述,囚徒困境样本。当前,我们更应该厘清,为什么要这么降价?政策如何推演?各种参与方(外资、本土企业)又如何博弈?   海通医药团队研究医药政策十年,近期跟各专家讨论医保药改之方向,当前格局下,我们需要以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待本次降价及其变局。   世界上主流的药价谈判机制,一直都是谁买单,谁谈价格。但在中国不是。由于历史原因,三大医保加起来占医药市场约65-70%的消费,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买单方,每一次医保的新增及扩容及支出增速,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药产业增速,历史上92年城镇职工、2003年新农合、以及2009年8500亿新医改2/3补需方,都曾直接拉动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药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直接决定销售预期。那么问题来了,医保作为最大的买单方,一直有制定医保目录的权限,却没有谈判药价的权限。   我国的药价形成机制过去20年,一直执行的发改委根据成本加成定最高零售价、卫生部领衔各省招标采购定价格的模式。20年来降价从来都是的制药企业的主旋律。可是20年来,无论招标怎么改,药价还是降不下来,2012年前后天价芦笋片就是个典型案例。 20年的历史证明,招标制度不是降药价的解决思路,发改委也于2014年前后逐步淡出了药品价格管理   而医保作为买单方,过去20年,虽然不谈判价格,也不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比例的权力(医保甲乙分类影响不大),但确是拉动行业及公司增长的关键。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8月三定方案出炉,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宣告成立,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形成谁付钱谁谈判的机制。   从医保来看,谈判权的建立分为两个方面: 对于重大疾病的创新药:国家医保直接谈判,2016年至今已经第三轮,《我不是药神》加速谈判,7月份谈判目录出来。就过去谈判药品的历史,我们跟踪的样本埃克替尼、康柏西普,都实现了以量补价。最新的第三轮谈判目录纳入了17个创新药,其中有不少是刚上市的品种,一改原先上市多年都不能进医保、人民群众负担不了的现状,其意图很明确:对于创新药要迅速谈价格,提高可及性,这将直接拉动很多创新药的放量。   对于仿制药:医保最终的目的,要推行医保支付价格。比如原研药原先20块,国产10块,都医保乙类,就都报销90%,这显然不合理。因为过去没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招标体系只能按照质量分层,原研药和仿制药都不在一个质量层级进行价格PK,导致中国有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定义-原研药(过了专利期的进口产品),这些产品本应该降价,可是一直维持了很高价格。我们测算这些产品的市场大概在2000亿左右。 医保支付价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降价,比如国产药降到5块,进口药降到8块,那我就定一个5块的医保支付价,以后都按统一通用名一个支付标准,愿意吃进口的自付3块。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5块医保支付价格怎么定出来呢?按照原先32个省的招标肯定不现实,也没有那么多人,流程太长,完全招完几年时间又过去了,必须从医保内部形成一个价格谈判机制,才有了目前这个4+7的试点方案,拿31个已经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试点。对于参与了仿制药一致性并通过的企业,只要2家及以上,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超预期的降价。原研除了阿斯利康和BMS都弃标了,原因是不想为了这15%的市场放弃全国价格。对于这2000亿的原研药,随着集采城市的扩大,也面临着很大的价格下降的压力。比如上海的文件,就明确提出了“未中选的最高价药品(一般指原研):在17年中标价基础上,根据价差梯度降价(以中选价托底),价差较大的须进一步加大降价幅度。在降价幅度方面,考虑目前国内原研的中标价大约是仿制药的3-6倍,而参照日本,从仿制药上市到多轮充分降价后,原研药价格大约是仿制药的1-2倍,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以后国内原研价格也可能会降至这个幅度。 厘清了来龙去脉,我们再说推演的结论: 1.医保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分为: 1)对创新药很可能每年都谈,每年都有新进(过去3年3次),极大加快创新药的放量。 2)对仿制药,集采会扩大,价格会联动。新时代已经来临,未来仿制药和美国接轨,维持10%-15%利润率。 2.对于国产企业,大品种必须过一致性,因为不过,马上就死了。过了,还有可能活。最终形成2-3家左右的全国局面,每年温和降一点点。比如日本、台湾医保。 3.对于外资企业,也必须面对原研药的高价好日子即将过去的事实。要么加快引入创新药,要么仿制药双品牌战略,要么卖掉。以上所有,都有案例已经真实发生,有成功有失败。外资产品不会是降到和仿制药同样价格,但至少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价差,在中国和日本这样崇尚品牌的国度,过期的原研药,不必降到地板上,同样能获得部分市场。 4.对于辅助用药,过去已经控制,未来还会严控。 5.中药独家品种,当前看来还不是重点。   我们可以大致粗略算一笔账,当前药品1.6万亿市场,城市公立医院8000亿,县域市场3000亿,这8000多其中100多个外资产品估计占到了2000亿,相对应的是2000多亿的与之对应的仿制药,剩下的是中药、独家产品,还有辅助用药2000多亿等等。假设2000多亿外资+仿制药降价50%,节省1500亿辅助用药,那么就是节省医保费用3500-4000亿,可以买350-400个10亿规模的创新药,是现在的10倍。再考虑到老龄化等对普药的需求增大,给创新药的空间也有5-8倍。   所以,当前策略选择 1.创新药及卖水人:泰格、恒瑞、贝达等 2.非药龙头: 最好的产业-医疗服务:爱尔、通策 其次:医疗器械包括IVD:鱼跃、透景等,关注艾德生物。器械短期可能成为新的利益品种,类似2011年的医保控费之后2012-2014年器械大涨。也会有控费,只是由于天生非标化不会像药那样全国集采,品种迭代能力也更强。 药店:益丰、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等; 不受降价影响的:华兰、济川、片仔癀、我武生物等。 海通医药团队:余文心/郑琴/孙建/贺文斌/吴佳栓/范国钦/梁广楷 附:陈金甫:实施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201712) 全文见:http://t.cn/EyNTPxh   第一,要旗帜鲜明地强调更高质量和具有价值的医保购买目标。 医保不能简单地跟在患者屁股后面去埋单,或医生开什么单子我付多少钱,而是要将服务质量和药品质量作为医保支付的首要依据。要将这种依据公之于众,形成强大导向。 要将质量管理嵌入评价考核指标,形成强烈的利益激励。如果说我们过去讲医保支付方式的功能主要强调基金的平衡,而从当下的医疗服务质量现状看,更有质量的治疗,意味着更具效率的基金支出。   第二,要用未来投资的战略思维强化医保购买的方向引领。要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现有禁忌,着眼未来的改善,将当下的购买视同未来的战略投资。 具有基础性改善的家庭医生服务,其当下的水平很难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但现在的购买正是对未来成长的投资。对民营医疗机构服务的购买,则是着眼于更充分的竞争。 对具有极高临床创新价值的产品和技术,现在或许买不起,但考虑到药物的替代性和集团购买的询价机制,现在付出一定的成本,无疑对当下的质量提升和基金绩效具有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价值创新的支持激励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在这里,创新激励与产业扶持,是完全不同的治理理念和作用机制。支持创新或促进发展,不能靠上帝情怀或道德审判。任何靠呵护扶持的创新和发展都不具有生命力,也不会带来系统性影响和改善。   第三,要在医保集团购买中增强集聚资源效能,增强基金风险平衡能力。 医保的战略性购买,靠的是医保资源效能和总体风险平衡能力。制度分割、管理分设、基金分散,导致医保资源效能不足,总体风险平衡过弱,进而减损医保集团购买的效能和战略性购买功能。这就需要更深度地进行医保制度整合、管理统一、基金统筹、数据集中;需要更广泛地推进集团购买和医保谈判。因此,医保的外部功能作用必须与系统自身改革同步进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3-29 18: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