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追寻现代中国》:史景迁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2017-8-10 08:22|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595| 评论: 0|原作者: 曾星智|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追寻现代中国》:史景迁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笔记/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学者们都在埋头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很多人将明朝的灭亡归咎于明朝晚期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盛行一 ...
《追寻现代中国》:史景迁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笔记/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学者们都在埋头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很多人将明朝的灭亡归咎于明朝晚期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盛行一时的内在道德良知的学说。清朝早期的康熙和雍正时期饱学的官员,乃至皇帝本人,都试图重新宣扬宋代(960-1279)的理学以对抗日显颓废的明朝的学术风尚。他们崇尚宋代,是因为宋朝的哲学家朱熹(死于1200年)明确提出理可以阐释上天的行为,指导人们的行动。朱熹及其后继者们相信,明理将有助于人们理性地生活并与天道和谐,也有助于彰显有道之士在公共生活中探寻天理的努力。   虽然这些信念的精心建构需要思想家们探究天理,对宇宙论进行多层面的思索,但是宋代理学思想所着眼的仍是国家生活。而且,即使是盛德君子也不可能穷晓天理,因而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职责就难免有失,这使儒家思想家们深感焦虑和愧疚。清朝前期身居官职的学者们拒绝明代思想的某些因素,而从十二世纪宋代的理学中寻求安全感,清朝晚期的思想家又否定宋学而另辟蹊径。   到乾隆时期,很多学者开始不再致力于特定的经典,而更多地关注治学方法。这一方法称之为“考证”,进行缜密严谨的考据,严格追求证据的准确性。从事考证的学者们试图摒弃思辨活动,而植根于研究切实的事实。他们致力于研究音韵、数术、天文及地理,相信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代圣人们的言语和寓意,因而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现实中人们应该怎样生活。 1、明末的商人和商业   “万历帝的统治随着他于1620年的去世而终结,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就因多种因素开始衰退。中国商人的势力容易兴盛,他们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创办了汇兑银票的钱庄。而此时,他们也遭受了战争的侵扰。中国政府以农业为根基,从未有效地实现对商业的税务监管,但是中国的商人们却遭到巡视各省的腐败太监及其党羽的勒索,甚至是没收财产。政府在抗洪和赈灾方面的无所作为给地方带来严重的危机,使能够有效保障税收的地区越来越少。”(P20) 2、努尔哈赤对辽东统治的策略   “……努尔哈赤恩威并施,诱使明朝将领归降,还让其雇请的汉人顾问起草慰问信,向这些将领致意。例如,他写给明朝抚顺的指挥官:‘若不战而降,必不扰尔所属军民,仍以原礼优之……若战,则吾兵所发之矢,岂有目能识汝乎?’努尔哈赤以锐意改革的统治者面目出现,许诺将带给汉人更好的生活,试图以此瓦解明朝在辽东的影响,并蛊惑生活在辽西地区的人们也加入自己的新王国。‘忽虑尔田宅将非我有,尽入主人之家’,他在一封在农村广为散布的信中写道,‘众皆一汗之民,皆得平等居住耕种’。在另一些场合中,努尔哈赤宣称,他将施行一个理想的君王应有的仁政,而这显然是万历晚年的统治中被疏忽了的。他还说,他将永不会让‘富人粮谷烂于仓中’,却要使‘行乞者富足。’   “努尔哈赤严格训练军队,尽力阻止掳掠和侵害辽东百姓的行为,公开处罚违纪的士卒。归那些归降的汉人中的读书人,努尔哈赤都拔擢到日益壮大的女真官僚机构中供职,他还厚待归降的明朝大臣,与其联姻,赐予封号,居以高位。他的军队于1621年攻陷沈阳和辽阳。1625年他定都沈阳。不久辽东全境及辽西部分地区都已置于他的统治之下。”(P29) 3、康熙如何使汉人臣服   “南明诸王持久的反抗、郑氏家族受到的支持、三藩之乱的迅速蔓延并几乎得逞,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清政府缺乏汉人的支持。康熙皇帝即位伊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一方面确保满人贵族作为其军事上的有力后盾和政治上的坚定支持,另一方面使汉人相信他尊重汉人的传统文化。”(P72)   “从囚禁螯拜开始,康熙就表现出对这份十分复杂的文化遗产的极度尊崇。1670年,康熙颁布了十六条诏令,昭示全国,其内容都有关儒家的道德准则。这些著名的‘圣XX’强调了社会关系中的君臣父子之仪、宽仁、遵从、节俭和勤劳。康熙还任命了一批满、汉大学士以备顾问,与之一同细心研读‘四书五经’。从实录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康熙逐章研读的收获以及他与大学士们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康熙悉心研读儒家经典,练习书法的消息被特意向朝臣们‘透露’后,这位年轻的君主即被冠以‘圣主’的光环。与此同时,满、汉学者们将‘圣XX’以通俗的语言改写出来,使康熙关于伦理道德的观点在百姓中广为传播。”(P74) 4、康熙失败的税收和乡村管理   “在税收和乡村管理这两个重要领域,康熙最后都未能实现建设性的改变。他似乎已接受了这样的现实,那就是在业已存在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重新进行全面的土地清丈,他还继续实行晚明制度,即将原先以实物和劳役形式交纳的赋税以银折纳。税收中只有一小部分留在地方用于官员的薪俸,实施当地救济,支付建筑测量费用。地方官员力图通过广征大量的额外费用拉添补用度,其中很多都被他们中饱私囊,也有用于给上级送礼,或送礼到北京,以使有关的部门考课的时候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制度的疏漏延长了经济低迷的时间,土地和谷物的价格急剧下降。当时的中国人忍受了钱重物轻和经济停滞的痛苦,人们反观过去,使得顺治统治时期相比之下像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结果,尽管康熙在政治统一和边疆巩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于乡村地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而言,生活仍然是一种痛苦的挣扎。”(P85-86)   “因为康熙——就像他的前任顺治一样——已不再实行全国性的土地清丈,中国的地税制度现在依据两个标准固定下来:各省的土地维持1581年万历统治时期所作的最后一次全面清丈的登记数,而每一单位土地应纳的租税数量此后皆依据1712年的数字。这严重阻碍了康熙的继承者们对中国财政做合理化的整顿。虽然现在更高的人口统计数字开始报到北京,皇帝陶醉于中国的繁荣富庶,但是财政上的根本弊端一个也没有消除。”(P87) 5、清朝儒学:从宋学到考证   “十九世纪后半叶,学者们都在埋头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很多人将明朝的灭亡归咎于明朝晚期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盛行一时的内在道德良知的学说。清朝早期的康熙和雍正时期饱学的官员,乃至皇帝本人,都试图重新宣扬宋代(960-1279)的理学以对抗日显颓废的明朝的学术风尚。他们崇尚宋代,是因为宋朝的哲学家朱熹(死于1200年)明确提出理可以阐释上天的行为,指导人们的行动。朱熹及其后继者们相信,明理将有助于人们理性地生活并与天道和谐,也有助于彰显有道之士在公共生活中探寻天理的努力。虽然这些信念的精心建构需要思想家们探究天理,对宇宙论进行多层面的思索,但是宋代理学思想所着眼的仍是国家生活。而且,即使是盛德君子也不可能穷晓天理,因而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职责就难免有失,这使儒家思想家们深感焦虑和愧疚。   “清朝前期身居官职的学者们拒绝明代思想的某些因素,而从十二世纪宋代的理学中寻求安全感,清朝晚期的思想家又否定宋学而另辟蹊径。到乾隆时期,很多学者开始不再致力于特定的经典,而更多地关注治学方法。这一方法称之为‘考证’,进行缜密严谨的考据,严格追求证据的准确性。从事考证的学者们试图摒弃思辨活动,而植根于研究切实的事实。他们致力于研究音韵、数术、天文及地理,相信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代圣人们的言语和寓意,因而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现实中人们应该怎样生活。”(P119-120) 6、中央王朝,亚洲共主的对外模式   “乾隆自诩为整个亚洲的共主,以下三种主要对外管理模式——西北模式、使团模式和南方模式——即突出地反映了中国的基本观念。其基础就是视中国为中央王朝,其他国家皆为化外。因而中国也就很少有兴趣获取外国的精确信息并作出详细研究。即使在十八世纪考证学发展的顶峰时期,学者对地理和语言学的兴趣也主要局限于中国范围之内。中国典籍关于外国的记载依旧混杂着神秘的传说和臆想,常常把外国人比作鸟兽,描述中充满了居高临下和不屑一顾的语言。”(P137) 7、东印度公司访华使团的遭遇   “乾隆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英王乔治三世政府的授意下,着力树立与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尊严相适应的地位。他们选派马噶尔尼勋爵率使团访华……   “……1793年9月和珅与乾隆在热河避暑山庄热情接见了马噶尔尼。在接见中,马噶尔尼要求英国享有在北京派驻外交使节的权利并要求结束受到种种限制的广州贸易制度,为国际贸易开放新的港口,协定公平的关税。乾隆及其大臣都对英国人的请求无动于衷,拒绝接受。   “……马噶尔尼无以抗拒。他只能按照规定的路线从陆路到广州,沿途尽可能地记载所见所闻,在其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个貌似令人敬畏的国家内部却隐含了将导致其覆灭的重重弊端。他以这次耗费时光且不愉快的海上旅行作了一个颇为贴切的比喻。‘中华帝国’,他在日记中写道,‘好比一艘陈旧、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幸赖先后有几位能干且警觉的军官掌舵,才得以航行一百五十年而不至沉没,它徒然以庞然巨躯令邻邦生畏。’马噶尔尼补充道,但是如果由更逊色的人掌舵,中国将逐渐失去控制,直至在‘岸边撞得粉碎’。中国最终抗拒不了英国所欲达到的目标,因为‘企图阻挡人类知识的进步有如螳臂当车’,正如清朝所做的那样。‘人类的精神有一种飞跃的本质,踏上阶梯,就会不断克服困难,至顶点方休。’”(P139-141) ----------------------------------------------- 《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美]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1991年初版于美国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5-13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