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那些年我错过的大牛股:光线传媒

2016-8-29 09:26|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556| 评论: 0|原作者: 敬天向善|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敬天向善:我所理解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核心资产,它可以是一个作家,一个演员,一个动漫人物等等,以IP为核心延伸产业链的传媒公司才能创造可持续的现金流。 那些年我错过的大牛股:光线传媒 2016 ...
敬天向善:我所理解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核心资产,它可以是一个作家,一个演员,一个动漫人物等等,以IP为核心延伸产业链的传媒公司才能创造可持续的现金流。   那些年我错过的大牛股:光线传媒 2016.8.22 来源: 雪球 因为热爱电影的缘故,我对于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一直是关注的。我对于 光线传媒的关注,并非《 美人鱼》《 泰囧》这些爆款,而是光线传媒这一年投资了一系列动漫和 二次元的公司。其中还包括我那个时代一个知名漫画家的公司。所以“那些年,我错过的大牛股”系列,我来了解和分析光线传媒这家公司。依然非线性的叙述,而是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以及我对电影的看法。 盈利跑不赢市值? 从估值角度来看,光线传媒在内的很多影视公司,受益于行业大发展,上市以来都是市值远远跑在收益前面。光线传媒从上市以来最低约46.46亿(2012年),涨到了股灾前的最高约517.24亿(2015年),上涨了约10倍。 从上市第一年(2011年)的最低市值(约61.93亿)算,一直到2015年股灾最高点(约517.24亿),这五年光线传媒的市值复合增长率大概是52.88%。与此同时,从2011-2015年,公司的净资产CAGR大概是30.9%。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司收入、利润增速的“跟不上”。2011-2015年,公司收入、年报净利润增速复合增长率大概是16.89%、17.96%。基本处于同步水平,但明显低于净资产和市值的增长水平。 从盈利能力指标可以看出这个差距。上市以来,公司的 ROA、ROE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由于2015年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阿里,这一年的 ROA、ROE有些失真)。 虽然如此,公司的毛利、净利率,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在转型期的2012、2013年,股价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买点。2012年公司最低的动态市盈率约为15倍,2013年最低的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最好的买点出现在爆款《泰囧》出现之前,跟随股市大势低迷,出现长期的震荡调整;第二个次优买点出现于《泰囧》热映之后,第二年公司收入同比出现下滑、加速转型(加码电影产业)。 2013年为什么出现低点? 2013年,公司业绩出现了上市以来唯一的一次收入下滑。年报的解释是:电影、栏目制作与广告收入的下滑。 我们来更细化的来看这个问题。2012年公司上映12部电影,票房超过16亿。公司2013年上映了9部电影,取得票房23.27亿。2013年的票房收入数字是增加的,但最终的年度收入却是减少的。 我猜想,由于《泰囧》是在2012年底上映的,票房收入一直持续到2013年。由于确认收入是根据票房收入分批确认的,所以可能大部分在2012年确认,并且计入了应收款。所以,票房2013年还是增长的,但营业收入却减少了。 从现金流和应收款科目的变化,大概可以看出端倪。公司的应收账款在2012年末增长了129%,达到6.2亿,排在第一位的客户是来自“中国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4亿左右应收款。而2013年末,应收账款则减少到了3.18亿,第一大客户“中国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应收款已经降到0.59亿左右。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在2013年激增到了7.54亿,首次出现经营现金流为正的情况。 也就是说,《泰囧》在2012年大部分计入收入,但电影票房分账回收资金则是2013年。而由于2013年没有像《泰囧》一样的爆款,而公司又处于转型调整期,所以这一年的收入同比就出现了下滑。 也就是从2013年起,光线传媒开始了大规模、多维度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从2013年的11.36亿,增长到了2016年6月的39.61亿,商誉从2013年的4300万增长到了2016年6月的8.37亿。 (单位:百万) 必须出爆款的商业模式? 由此,笔者想引出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商业模式。电影公司的传统商业模式,必须是出爆款的模式。比如 《泰囧》、《 美人鱼》这样的爆款,公司的业绩就会激增。但电影公司出爆款的模式,有别于汽车等工业消费品行业,比如汽车公司出了一款爆款汽车,这个爆款在它的生命周期(一般会持续几年)里,都具有盈利持续性,这样会平滑上市公司的收入。但电影公司不行,电影公司出了一部爆款电影,他并没有持续盈利能力。 这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让电影公司大赚特赚的同时,也让其充满风险。如果一部高制作、高投入的电影,无法取得预期票房,就可能出现暴跌,甚至破产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投资6000多万拍摄的电影《大话西游》,由于票房惨淡而迫使出品方彩星电影公司破产倒闭。而这部电影却因为几年后BBS、社交网站的兴起,而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意义。 本质上,最有商业价值的电影应该是“ 屌丝逆袭”型的。比如1999年花了小几万美元拍摄的伪纪录片《 女巫布莱尔》,全程只用DV拍摄,却创造了美国1.4亿美元、全球2.4亿美元的惊人票房。还有国内影迷比较熟悉的《 电锯惊魂》,第一部只用了一个月不到,花了约120万美元,就卷走了1.03亿美元的票房,以后几乎每年都拍,累计票房超过8亿美元。国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疯狂的石头》,投资了300万,收获约2300万票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低成本却高票房的电影呢? 就是因为电影的本质是内容和创意,而不是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 所谓内容,就是你的故事应该是精彩的,你 讲故事的方式应该是吸引人的。《 疯狂的石头》为什么火,因为那时候大部分观众从来没有看过多线索的黑色幽默电影,也不知道《两杆大烟枪》、《 落水狗》、《 低俗小说》这些神作。在中国,这类内容是0,所以稍微突破一下就成功了。 所谓创意,就是电影的拍摄方式、选择的电影类型是新颖的,是有创新和创意的。比如笔者之前说的低成本 B级片《 女巫布莱尔》,开创了用DV拍摄伪纪录片的形式,之后很多电影跟风学习,用伪纪录片拍恐怖片、甚至拍喜剧片、黑色幽默。还有影迷心中永远的B级片商业化之王——狮门公司,在开创的日子里专注于cult片、恐怖片等类型电影,成就了如《 电锯惊魂》、《 林中小屋》、《 饥饿游戏》这样的经典。 那么,为什么中国电影公司不能通过低成本电影去赚取票房呢?实际上,这是个世界难题。世界上大部分电影巨头,都无法通过小制作、B级片来持续成功。因为“屌丝逆袭”型的低成本创作,只适用于电影公司的初期创作或者风格化特别明显的电影公司(比如狮门),电影工业化要求大制作、大投资、大明星,才能更大概率上获得高票房。而“ 屌丝逆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屌丝还是屌丝。 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由于有内容监管,含有恐怖、粗口、鬼怪、血腥、情色元素的 B级片,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很难在国内公映。所以要出现狮门这样剑走偏锋的公司很难。但是,中国可能会出现中国自己的类型片,比如类似《 泰囧》这样的喜剧片、类似《唐人街探案》这样的推理片。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国际电影巨头的电影动漫票房收入只占 35%,65%是通过电影产业链来实现的。这就是笔者想提及的另一个时下热门的话题——IP。 IP投资的未来在哪儿? IP是 知识产权的英文简写。在如今这个时代,IP被赋予了神奇的商业价值。据了解,目前排名前一百的 网络小说IP,几乎被各大电影、传媒巨头们抢购瓜分。 为什么大家都在抢这个东西?因为笔者之前分析过,影视剧本身是没有持续性盈利能力的,但优秀的IP可以。比如唐老鸭、米老鼠这些迪斯尼的经典形象,它的产业链收入远远高于动画片的收入。这也是国内巨头能成为巨头的原因——他们并非通过电影、动漫产品本身来收益,而是通过眼下热门的词汇——IP经济。 中国的IP经济才刚刚开始,目前是一个混乱的、良莠不齐的阶段。各大巨头都在抢购,IP如雨后春笋。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很多IP会消失,我们会看到经典的东西。 80后应该都知道《 铁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画之父 手冢治虫的作品,用现在的话说,这是经典的IP。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 手冢治虫是看了中国万氏兄弟的作品《大闹天空》,才开始了动漫创作之路。 另外,因为人群的割裂,IP具有分散化、人格化的特点。比如我这个年纪的朋友,可能是中国最早期的动漫爱好者,更早的70后、60后们,可能没机会看到这些就长大了。我们当时收藏的是《七龙珠》《侠探寒羽良》《女神的圣斗士》这些经典老IP,我们知道中国有姚非拉、有颜开,知道《画王》,但是90后、00后可能不知道,他们有自己的喜好, 二次元、哔哩哔哩或ACFUN。所以,光线传媒在动漫游戏IP领域、在电影小说IP领域的投资是极度分散的,是在迎合不同年代人群、不同社区人群、不同人格定位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想写 光线传媒这家公司,而是想写写电影,写写动漫,写写情怀。 本质上,电影是艺术,其次才是商业。好的电影应该给人灵魂的震撼,而不是金钱的满足。那些经典的小成本艺术片,由于导演、编剧、演员人格化的存在,依然散发着比商业电影更迷人的光芒。比如科恩兄弟花了几十万美元拍摄处女座《血迷宫》,奠定了他们之后冷峻、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备受好评但票房一般的中国电影《心迷宫》,从电影名字、内容叙述上,都借鉴了这部电影,导演本人也坦言自己是科恩迷)。科恩兄弟获得 奥斯卡奖的作品《老无所依》,是这种类型片的巅峰之作。昆丁用多线索的《 落水狗》、《 低俗小说》奠定了他之后的电影叙述风格。 莱昂纳多在获得 奥斯卡之前,坚持不接 烂片,拍了很多叫好的电影,比如《 华尔街之狼》、《 禁闭岛》、《被解放的迪亚戈》等。 他们都是IP,超越商业价值的独立IP。 如果笔者有一天真会投资电影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定是投资自己认同的电影文化、认同的IP。至少现在,还没有清晰的出现。 (本文仅作为公司分析,并不作为投资建议、推荐股票,本人亦不持有文章所述公司的股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文章,请关注本人WX:mogwai_zx)   IP电影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 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编辑吧!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 知识财产,是一个指称“心智创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包括专利权、商标、 著作权、版权,对于版权来讲,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 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1]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社会见解 IP电影内容简介 编辑 近几年,根据热门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如《小时代》系列、《左耳》、《何以笙箫默》等片,都是根植于“IP”的项目开发,IP本身有很多,但是我们这儿讲的IP应该是品牌的意思。只有成为品牌才能变得有意义。这个IP的范畴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还有周边的衍生产品。这块是我们国内目前比较滞后的,但是有很大的市场。 2014年,IP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热词,各大影视公司公布的很多大项目大都围绕IP展开。不仅刚成立的游族影业宣称未来将推出大IP电影,腾讯也成立了以优质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而就在近日,阿里影业重磅推出了第一个电影项目——《摆渡人》,成名于微博的当红作家张嘉佳担任该片导演令人尤为意外,对此阿里影业CEO张强将此项目解释为“热门IP+粉丝电影+名人导演”的模式。 在好莱坞,一些票房高、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会接二连三创作续集,衍生出“系列电影”,而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被称之为IP,围绕经典IP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5-5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