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行业研究 查看内容

摩根大通巨亏20亿美元 为何又是金融衍生品惹祸?

2012-5-16 10:20|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988| 评论: 0|原作者: 唐烨|来自: 解放日报

摘要:   上周末,美国市值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曝出,一名交易员因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误造成至少2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按照彭博社的统计,即便以亏损20亿美元计算,摩根大通的这笔交易也能在美国华尔街交易灾难史上排 ...

  上周末,美国市值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曝出,一名交易员因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误造成至少2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按照彭博社的统计,即便以亏损20亿美元计算,摩根大通的这笔交易也能在美国华尔街交易灾难史上排名第八位。消息一经发布,全球金融界都为之一惊。因为金融衍生品交易曾引发次贷危机,现在危机过去已经四年,却又有大银行因为金融衍生品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当日,摩根大通股价一度跳水达9%,市值蒸发150亿美元,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美国股与巴莱克银行、汇控银行等欧洲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一家顶级银行为何会遭受如此巨额的损失?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巨额亏损说明了什么?中国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尤其是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就像一场下错注的赌博”

  上周末,摩根大通对外披露,过去6周,旗下的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合成信贷”产品投资组合中遭受了至少2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所谓合成信贷产品,是与债券有关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华尔街日报》解释说,摩根大通的一名交易员通过一系列与公司债券相关的合成信贷产品,押注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但从上个月开始,这一类债券走向其押注的相反方向,导致合成信贷产品的巨额亏损。而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法则就是以小博大,将风险与收益都成倍放大。当然,这次金融衍生品放大了这笔交易的损失。

  美国媒体披露,随着进一步统计,这一损失未来可能再增加至少10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与惠誉先后下调了对摩根大通的评级。

  《纽约时报》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根大通的巨亏可以避免或者至少不会损失那么大。因为在1个月前,就有美国媒体披露了摩根大通这笔交易,并认为风险很大。当时,媒体说,摩根大通的一名交易员正大肆建仓,仓位之庞大引发了规模达10万亿美元的全球债券市场的波动。在此之前,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很少有公开信息的报道,即便是嗅觉灵敏的美国媒体也很少能窥视到这一神秘的领域。不过,媒体的报道并没有引起摩根大通高层的关注。其CEO戴蒙对报道轻描淡写地说,媒体太“小题大做”。然而,巨亏还是发生了。

  其实,20亿美元对于拥有2.32万亿美元资产的摩根大通来说,不算太大的数额。去年,摩根大通的盈利能力高达190亿美元,在美国企业中排名第6位。这笔亏损之所以能引发华尔街乃至全球市场的震动,与摩根大通的地位和惹祸交易员的知名度也不无关系。

  过去多年,摩根大通都保持着很高的盈利能力,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摩根大通因为涉及金融衍生品较少而能 “全身而退”。摩根大通一直对外“以良好的风险控制与稳健的投资风格”而著称。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摩根大通的巨亏主要是由缺乏风险控制造成的,而应该对投资失误负主要责任的首席投资办公室的重要职能之一恰恰就是“消除公司资产的结构性风险”。《纽约时报》评论说,摩根大通的亏损就像是输掉了一场赌博,只是因为交易员下错了赌注。

  负责操作这笔交易的交易员布鲁诺·迈克·伊科西尔也 “颇有名气”。伊科西尔是摩根大通驻伦敦的交易员,在业内被称作“伦敦鲸”。据说,去年他所在的首席投资办公室为摩根大通赚了41.4亿美元,而他个人的佣金高达1亿美元。有业内人士形容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全球债券市场的地位有多重要,伊科西尔在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地位就有多重要。据说,伊科西尔和与交易有关首席投资官可能会在下周一引咎辞职。

  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巨亏

  摩根大通的巨额亏损已经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关注。SEC正准备对摩根大通这笔交易进行调查,以判断在交易员错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与亏损交易有关的不正当操作。不过,即便没有其他违规操作,仅仅是由于交易员的判断失误,这次损失也会严重损害摩根大通乃至整个银行业的声誉。

  瑞士苏黎世银行交易分析师克劳德·策恩德说,在美国的银行业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之后,美国最好的银行却曝出如此巨额亏损,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一个沉重打击。纽约海港证券分析师泰迪·维斯伯格则说,这是一次大倒退,近四年金融系统一直试图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发生,“金融衍生品”逐渐步入普通人的视野。有意思的是,摩根大通正是当代金融衍生品的发明制造者。1994年,摩根大通的设计团队研制出金融衍生品。起初,推出金融衍生品是为了让金融系统效益更加良好、运行更为平稳、发挥资产储备的价值。不过,金融产品设计方案不存在发明专利权,所以金融衍生品被设计出来后,在华尔街乃至全球银行业“流行”,再加上投资基金和评级机构基于趋利心理而自动解除审查职责,直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叠加放大。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由美国大量缺乏金融监管的金融衍生品之一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DS)衍生品引发。

  尽管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加强了金融监管,比如禁止金融衍生品在场外交易、抑制了“有毒”金融资产的研发,但并没有真正阻止一些银行的冒险性投资。摩根大通CEO戴蒙就说:“我们失败了,不代表其他银行没有这样做。”

  翻阅一下资料可以发现,排在前10位的华尔街灾难性交易中都发生在最近10年,且全部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有关,而其中有7件不存在违规操作,仅仅是交易员由于“押错了注”:如2008年瑞信交易员对债券错误定价造成26.5亿美元损失;2007年,摩根士丹利的自营交易部门投资失误亏损94亿美元;另一知名投行错押了天然气金融衍生品引发了66亿美元损失等。

  让投资者失望的是,即便在金融危机后,美国监管机构加强了监管,但还是无法避免这样的巨亏。有消息说,在上月媒体报道这笔交易时,美国监管机构曾与摩根大通高层沟通过,以了解交易详情,但此后并没有下文。《华尔街日报》发出质疑,到底还有多少银行机构进行着这样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有谁知道明天还会不会有其他银行,曝出什么更加严重的问题呢?美国监管机构到底监管了什么?

  上海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远没有美国那么发达,但从它们的经验中,我们的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还是能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金融创新的脚步要加快,但也要有足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上海已经吹响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号角。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相当数量的金融创新产品,金融衍生品固然也是发展方向之一。但面对金融衍生品,像摩根大通这样的老牌投行尚且会“栽跟头”,年轻的中国金融机构更加要小心谨慎。上海在进行金融创新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金融创新不能光讲求数量和速度,更要看质量。中国金融体系建设起步晚,“体质”远比发达国家虚弱,承受不起过大的金融风险,而中国的金融运作经验和人才水准也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所以上海创新的步伐一定要更踏实、更稳健。

  其次,摩根大通巨亏再次提醒我们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发展原为实体经济服务,但人的逐利性往往会使其演变成金融冒险者买空卖空的杠杆游戏,引发一波波的经济悲剧。中国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关注风险管理。在发展金融产品过程中,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一定要跟上,产品定位要清楚,信息披露要规范。比如上海发展金融衍生品,一定要规定好什么机构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信息如何披露等问题。

  最后,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对美国政府来说是敲响了一次警钟,可能会促使美国政府加快对金融业风险监管的步伐。《经济学人》说,当下,美欧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正试图成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领导者,一个国际金融监管联盟正逐渐成形。而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不应游离于这个国际金融监管联盟之外,而要努力参与到新的金融监管框架的制定与设计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4-27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