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 于 2011-3-9 09:57 编辑
几次提笔想要写这么样一篇文章,但是心中总感惴惴,我有何水平妄议两位大师?
但是不写的话,总觉得梗骨在喉,所以还是厚着脸皮动笔了。
我学习投资的道路是从巴菲特开始的,然后再延伸到了彼得林奇,最后又回到了巴菲特的理论。
同样是价值投资大师,这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造成如此大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一、从基础角度分析
巴菲特是封闭式基金经理,从这点也就决定了他的短期业绩(比如一两年)压力较小;而彼得林奇是开放式基金经理,短中长各个阶段的压力都很大。
巴菲特是私募基金经理,所以可以不理会公募基金的条款,任意收购公司;但是彼得林奇是公募基金经理,有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在一个公司上不可投入整个基金5%的资金,对于一个公司不可买入超过公司总股本10%的股票。
巴菲特比起林奇要灵活不少。这也带来的买入公司目的的不同。
彼得林奇买入一家公司的目的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向好,然后股价长期而言是上涨的;而巴菲特买入一家公司的目的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向好,能够为他带来现金流和收益。
二、从目的分析
巴菲特更纯粹,完全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考虑的。林奇限于他的基础,不得不考虑得更实用点。
目的的不同势必引起侧重点的不同。
林奇喜欢的公司是基本面好的,而且还没有引起华尔街注意的公司。而老巴关注的就是现金流,是不是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现金流,这样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三、从投资风格分析
侧重点的不同,则导致两人的风格的不同。
巴菲特的风格是防守,也许受到了他的老师的影响,也许出生的那年正好在华尔街大崩溃的前夜,所以巴菲特挑选公司异常的小心。他所挑选的公司都必须是经得起世界大战考验的,经得起人类毁灭一半以上的公司。其实这些公司的共性不在于成长,在于安全。巴菲特就像足球场上的顶级后卫,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样不让防守,不让对手进球,不让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等等威胁到自己的球门。
林奇的风格正好相反 - 进攻。林奇分析过很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手中平均持有五个成长型公司,三个没有动,一个破产了,一个涨了十倍,那你的投资收益也翻了一倍。”这句话老头子肯定很不赞同,因为他信奉的是“不要有亏损”这一条。林奇的观点却是只要投资的公司盈利的比亏损的多,那你就是盈利的,你就没有亏损。林奇就像是一个顶级的前锋,心中所想的并不是怎么让对方不进球,而是怎么比对方多进一个球,只要多进球,你就赢得了这整场比赛。
希望通过分析,能让更多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之道。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