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爱股网 门户 财经博文 查看内容

成长与规模

2019-3-30 15:40| 发布者: 采编员| 查看: 804| 评论: 0|原作者: 风中散发的博客|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M2总量与GDP的比值,是衡量信用货币投放规模是否合适的指标。   当对比中印两国的汇率走势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印两国对美汇率从1.68、8.2,变为6.7、69。 ...
  M2总量与GDP的比值,是衡量信用货币投放规模是否合适的指标。   当对比中印两国的汇率走势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印两国对美汇率从1.68、8.2,变为6.7、69。印度,成了汇率拉稀的大笑话。   中美汇率波动,从93年放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公开市场同黑市汇率拉近,一次性调升8.3以后,在8.3-6.0范围内波动。换句话说,过去的20多年经济发展中,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出现历史性的兑美元大幅贬值过程,反而,出现了相对升值。在此过程中,中美两国都出现信用货币投放扩张进程,双方的宏观杠杆率都提升到250%。18年,央行历史性的收缩M2:GDP比值,实际上是对信用货币投放总规模进行控制。因此,过去20对年来,信用货币成长加速阶段,实际上是历史性的结束了。   人民币大贬值,这种论调,一不符合客观事实,二不切合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很简单的从M2:GDP、汇率两个指标,得出理性的判断。这既是,成长与规模之间的量化评估。   一家公司,其市值同GDP之间的比值,是不是能说明,成长与规模之间的关系?这个道理,对信用货币成立,对公司也是成立的。 市值、市盈率、市值:GDP,这一组指标,必然存在量化控制体系 。   举个例子,我在博客里,400港币唱衰腾讯好多次了。我不是否定腾讯的长期投资价值,我只是认为,腾讯 每股 400港币时,长期投资价值有限。 一家公司,其总市值、市盈率、市值:GDP,进入危险区域时,很自然就会进入成长与规模之间的悖论 。十年后,我们看看腾讯是否能够在400港币的基础上,再出现10倍的成长,突破规模的桎梏。   我妻子读完《规模》一书时,问过我这个问题。那就是,全世界是不是真的有公司超过1万亿美元总规模。我的回答是,苹果公司的确是超过了。从股票市值的角度去解释一家公司的成长规模,是不够准确的,但是,可以体现出问题。《规模》一书,专门研究成长与经济实体的关系问题。1万亿美元,是一个门槛。市值、市盈率 、GDP ,这几个数据,必须要处于合理状态下,才有可能期待较高的未来可持续成长性 。   腾讯、阿里的长期投资者,在最近两年的股价波动中,都出现筹码松动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规模空间出现问题。流量红利到了尽头,静态估值比较高的情况下,长期投资者获利千倍,出现获利兑现,也很正常。当腾讯跌到250港币时,机构投资者重新入场。这家公司,已经进入中长期投资收益率较为精细化的时代了。   万亿人民币,也就相当于九十分之一中国GDP。何谓高处不胜寒,只有站在喜马拉雅山巅时,才能有深刻体会。 四大行、 阿里、腾讯、平安 、茅台 ,这些公司,都顶着万亿市值。万亿美元,就是人类之巅。   你们,都悠着点儿来。关于成长的期待,都理性点儿,才更符合自然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4-4-20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